《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指出,要把进一步开发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培训模式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近年来,现场教学作为提高干部教育办学水平的教学培训模式之一,被开发并运用于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中。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建设、不断提高现场教学这一教育培训模式的教学效果,第3期师资培训班全体学员紧紧围绕“提高干部教育办学水平 打造精品现场教学基地”主题,对我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现状
现场教学,是指通过在现场教学基地设置教学课堂的形式,实现就地发现问题、多向交流的方式,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在科学设置现场教学专题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党校教学的需要,提出既定的研究问题,由教师、学员、教学现场基地人员共同研究解决的一种主动式、多向式的教学模式。现场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讲授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活动过程是互动和主动,现场教学把学员从课堂带到现场,教学资源是真实的、多维的、生动的,能够使学员身临其境地接触历史和现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武汉市拥有丰富的适合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的资源,既有如武汉革命博物馆、八七会议纪念馆等反映革命历史的党性教育基地,又有如自主创新示范基地、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青和居社区等展示改革发展成果的城市名片,还有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东湖城市生态绿心、武汉园博园(长江文明馆)、戴家湖公园等绿色标杆。
为充分挖掘和使用好这些现场教学资源,加强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服务于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市委组织部先后于2013年和2014年分两批次共命名了18家现场教学基地,并印发了《武汉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武组通〔2017〕61号),对现场教学基地的申报、建设与使用、管理与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建设,按照优胜劣汰、优中选优、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2018年市委组织部优选并重新命名30家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按功能划分为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类,教学内容全面,基地特色明显。
二、全市现场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认识上有误区。由于现场教学是一种开放、发散、自由的教学形式,所以通常被看作是为了丰富教学形式而设计的轻松、灵活的教学方式。由此,不少学员甚至有的现场教学基地的教学人员都认为现场教学无非就是“走走”“看看”“听听”,或者干脆就是“游览+介绍”。 以这种方式展现的现场教学,充其量只是一种“参观”,称不上是真正的“教学”,背离了现场教学的要义。
(二)资源上未整合。30个现场教学基地分布在全市13个区,既有机关事业单位,也有民营企业,还有政企合作模式,而且还隶属于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因未完全建立起纵向统筹、横向协调的管理体制,导致现场教学基地缺乏有效有力的资源整合,人员配备、师资培训滞后,无法有效地形成合力打造现场教学品牌。
(三)运营中有疲态。随着现场教学次数的不断增加,从事基地管理及教学的人员工作激情逐渐消失,出现疲态,进而影响学员情绪,教学效果不理想。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场教学内容重复,耗时耗力,且现场教学又不能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及对外形象带来明显的效果,导致基地运营的积极性不强。
三、对全市“提高干部教育办学水平 打造精品现场教学基地”的建议及对策
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是现场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建设、管理和使用现场教学基地,对促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实地调研,认真研究,借鉴先进经验,同时以“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的勇气担当,打造现场教学的武汉品牌。
(一)建立统筹共享体制。建议由市委组织部统筹,市委党校牵头,成立现场教学基地办公室,设在市委党校,区级设立对应的机构,建立起现场教学基地的管理运营体制,整合武汉市现场教学资源,明确各区现场教学基地交叉使用的相关程序,以及企业所属现场教学基地的申请使用程序,便于市内所有教学基地都能顺畅的共享使用。
(二)整合资源打造主题板块。整合武汉现场教学资源,优化布局,突出特色,分类形成主题鲜明的现场教学板块。例如整合武汉革命博物馆、八七会议旧址、二七纪念馆等基地打造以“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板块;整合青和居社区、百步亭社区等基地打造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为主题的教学板块;整合戴家湖公园、东湖城市生态绿心、武汉园博园、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等基地打造以“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的教学板块等。将各主题板块的基地资源整合串联起来,形成多条特色教学路线,深挖教学主题,完善教学流程,打造出富有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务实管用,与时俱进的精品现场教学课程。
(三)配强师资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培训教学的重要环节,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干部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要素。在制定教学计划、编排主题课程、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都需要强大的师资团队。建议由各级党校牵头,按高标准高要求培养专职的现场教学老师,为现有的30个现场教学基地分别配备一名专职老师。各基地的现场教学均由分配的专职老师负责授课。同时,教学基地也要培养专职讲解员,结合岗位培训、使用锻炼,快速提升素质,使之成为讲解清晰、情神并用、极具感染力的解说者,并与该基地的专职老师形成教学上的互为补充、无缝衔接,增强现场教学效果。
(四)优化教学方案。一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培训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能“千篇一律”。二要注重将课堂授课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内容上要有关联性,形成授课内容整体性、立体感。如本次师资班培训中,上午由陈芳国主任课堂讲授“中国共产党在武汉的革命斗争”,下午组织学员到武汉革命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伴随讲解员的讲解,进一步加深了对武汉革命史的认识,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三要创新教学方式。此次培训班前往井冈山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体验式教学,整套课程主题鲜明,采取授课式、访谈式、红色故事会、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以及原创的情景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我市开展现场教学过程中,可加以借鉴,结合基地实际情况,开展体验式教学、拓展训练教学、情景剧教学、影视教学等,也可通过组织诗词朗诵、演讲比赛、红歌比赛、互动式交流座谈等方式进行激情教学,让学员更好更深入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五)规范基地管理。一是要积极完善现场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现场教学实施办法、教材编写及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对现场教学基地的规模、管理、效益等情况进行细化量化,以推进基地建设扎实、有序、规范地进行。与相关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的权责利,进一步规范各现场教学基地的建设标准、功能定位、教学框架、课程研发等,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现场教学基地管理和教学的科学化水平。二是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既要对办学特色突出、效果明显的现场教学基地予以奖励和扶持,还要建立教师奖励机制,落实教师讲课费,鼓励教师进行知识更新,业务创新,对优秀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表:2018年重命名30家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
党的建设 |
1.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 |
2.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
|
3.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
|
4.新四军第五师历史陈列馆 |
|
5.武汉野战国防园(吴运铎纪念馆) |
|
经济建设 |
6.自主创新示范基地 |
7.先进制造产业区 |
|
8.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 |
|
9.金港汽车产业园(通用汽车生产基地) |
|
10.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 |
|
文化建设 |
11.红T时尚创意街区 |
12.“江城壹号”文化创意产业园 |
|
13.“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 |
|
14.“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 |
|
15.武汉创意天地 |
|
16. 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华中智谷) |
|
17.九派(武汉)全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
|
社会建设 |
18.武汉市民之家(武汉规划展示馆、政务服务大厅) |
19.百步亭社区 |
|
20.青和居社区 |
|
21.江欣苑社区 |
|
22. 常青花园社区 |
|
23. 东亭社区 |
|
24.星光村 |
|
25. 武汉市社会服务与管理网格化信息平台 |
|
生态文明建设 |
26.东湖城市生态绿心 |
27.武汉园博园(长江文明馆) |
|
28.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 |
|
29.长江水保护综合整治工程 |
|
30.戴家湖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