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主体班
提升营商环境竞争优势,畅通“一带一路”大通道-关于加快升级武汉铁路口岸的调研报告 2020-01-2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市委组织部管理员

第4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修班课题组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拓宽国际合作领域的重要战略。经过近六年的努力,“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今后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总纲领,充分发挥了开放引领作用,也必将进一步提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近年来,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中欧班列得到飞跃发展。武汉在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长江黄金水道与中欧班列(武汉)的无缝连接,是其作为中国内陆腹地特大城市独一无二的优势。

位于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的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是中欧班列(武汉)起点,也是武汉市乃至湖北省唯一获批临时对外开放的铁路口岸。

截至2019年6月,中欧班列(武汉)已运行近7年,武汉铁路口岸获批临时对外开放已近4年,经过多年运行,虽取得显著成效,也暴露诸多问题。特别是和中西部同类城市相比,无论是中欧班列(武汉)还是铁路口岸发展,都存在不小差距,远远无法满足内陆外向型经济发展要求。

课题组通过组织相关单位座谈、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结合我国中西部地区拥有同级别铁路口岸的城市如重庆、成都、郑州、西安等地情况,深入剖析当前中欧班列(武汉)和武汉铁路口岸发展现实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

一、武汉铁路口岸发展历史与现状

口岸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是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交汇点。自1991年武汉港获批一类水运口岸至今,武汉已形成水陆空并举、布局合理、指定口岸种类齐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口岸格局。

武汉拥有天河机场航空口岸和武汉港水运口岸两个一类开放口岸,一个铁路中心站铁路口岸(临时对外开放,等同一类口岸),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东湖综合保税区、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武汉出口加工区),一个自贸区(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

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位于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于2010年8月正式运营。目前,在全国18个中铁联集中心站中,武汉站发运量位居第5位。2012年10月24日,时称“汉新欧”的首趟中欧班列(武汉)国际班列,承运富士康电子产品开往捷克,打通了武汉通往欧洲的陆上通道。2013年11月,武汉铁路中心站成功申报设立海关监管区。

2015年,武汉铁路中心站获批临时对外开放口岸。这意味着,中欧班列(武汉)实现常态化运行,铁路货物可直接在本地报关出入境,极大方便了武汉外贸企业和物流企业。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武汉)依托阿拉山口、满洲里、二连浩特、凭祥、霍尔果斯五大通关口岸开通线路17条,通达“一带一路”28个共建国家和地区,辐射亚欧大陆34个国家、76个城市。2019年1-5月共运行班列179列、16340个标箱。

近年来,武汉铁路口岸出口商品种类不断增多,结构更趋优化,进口商品类型也更加丰富。出口货物品类包括富士康及冠捷电子产品、东风公司乘用车、长飞光缆、武钢铸件、麻城石材、省内服装、小家电、日用品、医疗用品等。货源组织地主要是湖北省境内及武汉铁路局管辖内和长三角、珠三角部分地区。

2017年5月,武汉铁路整车进口口岸获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是湖北省唯一铁路整车进口口岸,于2018年正式通过武汉海关验收。

二、中欧班列倒逼铁路口岸加速转型升级

1、铁路口岸升级,提升中欧班列(武汉)拉动效应

中欧班列(武汉)的开行倒逼了武汉铁路口岸升级,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推动相关产业在汉集聚,优化武汉投资环境,同时进一步带动了武汉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中欧班列(武汉)对武汉外贸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也成为湖北各主要城市的外贸企业“走出去”的主通道之一,拉动了省内宜昌、襄阳、十堰、荆州等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017年,武汉铁路整车进口口岸获批,加快探索以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为突破口,将提高进出口货物附加值,加速武汉铁路临时口岸升级。中欧班列(武汉)加快发展,也亟待武汉铁路口岸加快申请增加水果、粮食、肉类、木材等指定进口口岸功能。

铁路口岸的提档升级,可以进一步完善以铁路口岸为中心的交通物流体系,畅通物流通道;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同时对加快建立价格、商务、交通、口岸等部门共同参加的口岸收费监管协作机制,破除垄断、鼓励竞争,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对武汉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能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2、铁路口岸升级,强化口岸联动凸显武汉区位优势

铁路口岸与其他口岸分工联动,实现长江黄金水道与中欧班列铁路线路的无缝连接,一路向东出海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出关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铁水联运、互相喂给的集疏运网络,将进一步凸显武汉区位优势,显现多式联运效益。

构建大通道,方能畅通开放经济走廊。目前武汉大力发展水运大通道,依托国家开发长江黄金水道的政策优势,加强港口建设,提高武汉新港的集聚与辐射能力,同时积极拓展国际航空大通道,加快建设国际、国内航线均衡发展的干、支线航线体系。

铁路通道具有快速、大能力的特点。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武汉需进一步整合铁路口岸和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东西湖园区等口岸资源,加快完善口岸、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实现口岸设施共享,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率,结合中欧班列(武汉)的常态化运营,提升武汉在国际物流体系中的地位。

3、铁路口岸升级,有利于建设中欧班列重要节点城市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在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情绪升温,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断聚焦的情况下,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井喷式增长、货物品类日益丰富、品牌效益不断扩大,为中国对外开放营造了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从助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中欧班列促进我国向西开放不断扩大,有利于健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欧班列将中西部内陆城市划入开放大局,有利于进一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内陆城市也终于跟沿海地区一样,站在了自由贸易和全球产业分工协作的前沿。

随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和“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在武汉叠加,武汉如能把握机遇、奋发有为,成为中欧班列重要节点城市,将极大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让内陆中心成为开放中心。

三、当前中欧班列(武汉)发展差距和建议

(一)中欧班列(武汉)和中西部同类城市差距

1、中欧班列(武汉)发运量面临极大竞争挑战

中欧班列从2011年开行以来,发展迅速,特别是2017年至2018年的开行规模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截至2019年2月底,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14000列,仅2018年开行就达6300列,同比增长71.5%,提前两年实现“年开行5000列”目标。

目前,中西部地区拥有铁路口岸的城市有重庆、成都、郑州、武汉等地,欧亚大陆上开通了中欧班列(武汉)(汉新欧)、中欧班列(重庆)(渝新欧)、中欧班列(郑州)(郑欧国际)、中欧班列(成都)(蓉欧快铁)等班列,竞争十分激烈。同时,苏州、义乌、合肥等城市也加入中欧班列运营竞争梯队。

2019年各班列公司“热势”不退,西安、成都、重庆预计发运1500列以上,郑州不少于1300列,保持“八去八回”的班期密度,苏州、义乌、合肥纷纷加大开行密度,市场竞争依旧激烈,整体情况非常严峻。

数据统计可见,中欧班列(武汉)发运量、发运计划和同类城市相比,差距明显。

表一:各地班列公司2018年开运量及2019年发行计划(降序排列)

班列公司

2018年开行量(列)

2019年预计发运

成都

1587

1500

重庆

1443

1500

西安

1235

1500

郑州

752

1300

武汉

424

400

义乌

320

500

注:

2018年,中欧班列(武汉)共运行班列424列、38182个标箱;2019年1-5月共运行班列188列、18216个标箱。

2018年,成都、重庆、西安中欧班列开行分别为1587列、1443列、1235列,这三地城市开出的中欧班列数量总量合计达到3164列,占中欧班列50%。

2、中欧班列(武汉)市场报价不具备明显竞争优势

由于中欧班列整体计划开行量增长30%,短期内低价争夺货源、箱源不可避免。随着货源争夺战愈演愈烈,整体货运市场价格下滑。

当前西安至汉堡的市场报价为1800美元(含国内运输和箱使费用),成都至汉堡的市场报价为2300美元(含国内运输和箱使费用),而武汉至汉堡的市场报价为3800美元(不含国内运输费用)。低价市场将会给中欧(武汉)班列的揽货带来严重影响,原有客户面临流失风险,实载率将会降低。

表二:中欧班列市场报价

城市

线路
(北线)

2018/11/20起

城市

线路
(南线)

2018/11/20起

COC

(承运人箱)
USD/40'

(美元/40尺高柜每单)

SOC

(货主自备箱)
USD/40'

(美元/40尺高柜每单)

COC

(承运人箱)
USD/40'

(美元/40尺高柜每单)

SOC

(货主自备箱)
USD/40'

(美元/40尺高柜每单)

成都

汉堡/杜伊斯堡

375

375

成都

莫斯科

675

875

罗兹

375

125

汉堡/杜伊斯堡

220

220

马拉

375

125

罗兹

925

425

纽伦堡

1125

625

马拉

825

325

蒂尔堡

825

325

纽伦堡

975

475

重庆

华沙

850

850

蒂尔堡

1175

675

重庆

莫斯科

1075

1075

汉堡/杜伊斯堡

1000

1000

华沙

850

850

郑州

汉堡/马拉

1300

1100

汉堡/杜伊斯堡

1475

1475

华沙

1510

1510

郑州

汉堡/马拉

1100

1100

合肥

杜伊斯堡

800

800

华沙

1500

1500

马拉

800

800

西安

杜伊斯堡

1800

1800

武汉

马拉

2700

1900

武汉

汉堡

3000

2500

杜伊斯堡

2700

2200

杜伊斯堡

3000

2500

 

注:1、武汉报价为2019年2季度报价,因涉及商业机密,仅选取个别代表性线路。2、北线是从满洲里出关;南线是从阿拉山口出关。

3、中欧班列(武汉)政府补贴方式、来源单一

和同类城市相比,武汉市级财政对中欧班列(武汉)支持力度较大,且支持力度逐年提升。其他各地政府多通过不同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给予班列开行的奖励和扶持,省、市、区设立名目繁多的奖励资金,如贸易奖励、班列奖励、通道奖励等。

成都、郑州等城市除省市级财政补贴外,相关区级平台均就货物进出口额给予一定比例奖励。2014年至2016年,重庆、成都等城市实际每年用于支持班列发展的资金均达到5亿元以上。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和青白江区共拿出约15亿元用于中欧班列补贴。郑州陆港则通过土地平衡资金支持班列发运。

反观武汉,受补贴政策退坡影响,2019年对中欧班列(武汉)补贴标准降为0.32美金/箱/公里,每开行一列平台公司将亏损90多万元,补贴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平台公司资金缺口严重,难以为继。

4、缺乏资源整合,物流系统、口岸资源碎片化

中欧班列是以园区为支撑的多式联运运输方式,如果没有物流园区作为支撑,班列拓展产业链难度较大,在货源组织,特别是回程货源组织上将面临较大困难。

成都、重庆、郑州等地班列都是结合自身综合物流园区来发展,投入了大量资金购置普通和冷藏集装箱。而汉欧国际物流园(武汉国际铁路港)项目尚处于土地调规阶段,离实际运行尚有很远的距离,无法有效支撑平台公司国际商贸和跨境电商业务的拓展,推动多元化经营,增强班列市场化运营能力。同时,境外也没有相应的物流园区做支撑,中欧班列(武汉)无法有效拓展服务产业链,无法提升自我造血功能。

此外,重庆、成都、郑州等班列城市均获得粮食、肉类、水果、国际邮包等指定铁路口岸资质,其中心站口岸功能也较为齐全。而武汉缺乏粮食、肉类、水果等指定铁路口岸资质,航空、水路口岸资质与铁路口岸资质资源不能共享,转关衔接不通畅,形成了武汉口岸资源的碎片化。

目前,武汉水铁口岸不相连,资源不共享,水铁联运无法实现真正联通,企业运输成本始终无法降低。武汉本地物流园区较多但分散,没有形成有效的互联互通,造成了大量的园区空置,导致了投资浪费。

(二)发展中欧班列(武汉)的对策与建议

1、正视差距,加快提升中欧班列(武汉)竞争力

全球化进程创造全新的商业枢纽,同时也会摧毁陈旧的商业枢纽。只有认识到中欧班列的重要性,开行密度的重要性,才能创造出枢纽格局。

尽管武汉有着优越的产业基础,但按照当前形势,不进则退,如被挤出第一方阵,中欧班列(武汉)品牌效应将大打折扣,武汉中心城市地位和枢纽城市地位也将受到威胁。

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应高度重视现有差距和问题,继续加大对中欧班列的扶持力度,省、市、区共同发力扶持中欧班列的发展。

2、明确定位,多措并举支持中欧班列(武汉)发展

铁路货运班列较之海运而言,还未形成规模成本效应;加之所载货物附加值较低,因此严重依赖政府补贴,这是目前各地发展中欧班列都无法避免的问题。

目前,中欧班列还不是完全的市场主体,带有政府公益功能性质,有利于建立良好营商环境。政府补贴在中欧班列发展初期,有较强的导向性和推动性,政策得当,可达到较好的发展“加速度”效果。

建议政府引进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引进中远海、中铁等央企投资者,做大中欧班列平台,增强造血功能。在遵守国家退坡补贴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釆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支持中欧班列的发展。

3、争取国家部委政策支持,解决中欧班列无序竞争问题

一是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根据各省区市的区域功能、市场规模、产业结构等特点,优化确定中欧班列货源区域性主要集结点,从线路规划、运力调控、资源整合等方面合理分配铁路资源,避免节点过多或集中造成市场无序竞争。

二是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构建统筹有力的中欧班列协调机制。对外统一与沿线国家铁路部门就价格、线路、分拨点等事宜进行磋商,协商解决共性难题;对内探索建立科学统一的领导机制,指导各地班列有序发展,集中培育中欧班列核心竞争力。

三是建议综合施策,巩固成果。中欧班列整体行业及市场尚处于培育期,要保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指导和支持。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保持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中欧班列顺利渡过从政府培育到市场运作、从无序竞争到良性竞争的过渡期。

四、武汉铁路口岸发展问题和加快升级武汉铁路口岸的建议

(一)武汉铁路口岸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口岸发展规划相对滞后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和地区在加快口岸建设、发展口岸经济时都出台了相关规划,明确了口岸经济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推进举措,例如《宁波市“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口岸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北海口岸经济发展的意见》等。

虽然各级部门都非常重视武汉铁路口岸的建设与发展,但是在对武汉铁路口岸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方面相对滞后。《武汉市口岸中长期发展规划》初稿在今年4月完成,此后仍将进行专家论证、广泛征询等环节,最终报请市政府审批发布,进度相对滞后。

2、口岸建设与发展责任主体不明

武汉铁路口岸的建设与发展,涉及省市商务主管部门、武汉海关、武汉铁路局等主管部门,也涉及武汉市、临空港经开区等地方属地管理,还涉及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临空港经开区服务业投资集团保税物流有限公司、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运营企业。

为进一步推动武汉铁路口岸建设与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口岸建设与发展的责任主体,细化工作目标与任务,抓好任务落实。

3、铁路口岸场站监管设施建设和周边发展配套工程滞后

武汉铁路口岸场站监管设施建设滞后。武汉铁路口岸现有基础设施过于老化,与成都、重庆铁路口岸基础设施相比差距较大,无法满足中欧班列(武汉)发展的步伐。

例如,中心站内没有熏蒸场所,需要熏蒸的货物和集装箱要拖去阳逻港熏蒸作业场所,加大了企业的费用成本;信息化不共享,没有达到海关、汉欧公司、中心站三方信息的互联互通;查验场地狭小,影响通关效率等。

武汉铁路口岸周边配套工程缺乏。目前,武汉铁路口岸周边的交通主干道路路网尚缺乏规划和建设,周边银行、酒店、餐饮、教育、医疗等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周边公共交通配套还未跟上,影响了该口岸承载能力,制约了人气商气的聚集,一定程度也影响了优质项目的入驻和推进。

(二)加快升级武汉铁路口岸的对策与建议

加快升级铁路口岸,提升武汉营商环境竞争优势,将进一步畅通“一带一路”大通道,特别是实现与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功能互补,打造华中地区重要的“一带一路物流中心枢纽”和“内陆开发高地”,成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在武汉实现有效衔接的关键节点。

1、着眼长远,做好产城融合顶层设计

建议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高度重视武汉铁路中心站这一区域整体规划。省市区强力推动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和武汉铁路口岸整体规划、持续完善各项规划布局,进而加强空港、水港、铁港联动,大力支持陆运、多式联运,助力打造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建设物流分拨中心、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

(1)持续完善规划布局,深入研究武汉东西湖保税经济区整体发展策略。

调整武汉铁路口岸内外交通规划,预留产业发展空间,推动智慧产城融合发展,实现以通道带动贸易、以物流促进产业,推动转型升级。

铁路口岸坐落在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其功能完善、效能发挥,均需属地提供强力支持。建议在高阶规划时,应强化口岸在临空港经开区产城融合上的引领作用。

(2)加快推进口岸经济专门规划工作。

针对“十三五”期间武汉铁路口岸建设相关规划引领项目招商,整合市区两级优势,统一协调,面向全球引进高端规划智囊团队,高起点编制口岸经济发展规划,量身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口岸产业板块,以产业发展促进口岸经济发展。

2、立足当下,加快政策联动先行先试

加快自由贸易区制度的创新与复制推广,推动全方位扩大开放。建立相关机制形成各部门合力推动自贸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及通关创新举措的实施,支持政策运用和功能发挥上新突破。

(1)加快政策释放,先行先试优化政策环境。

积极争取“赋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货物分类监管”、“选择性征税”等政策及通关创新举措为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外市场提供政策支撑,通过政策的释放提升量级,促进综保区与铁路口岸联动发展。

(2)进一步推进综保区与铁路口岸中欧班列联动工作。

加强区港联动,促进综保区与铁路口岸实现无缝对接,形成综合保税区与中欧班列资源对接,推动综保区与铁路口岸实现快速联动,补齐综保区口岸功能短板,形成集保税仓储、口岸通关、运输转装、中转集拼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运作体系,进一步发挥“保税”功能优势,为企业报关报检提供更快捷的方式,进一步推动进出口模式的创新。

(3)加大特色口岸功能建设力度。

目前,国内口岸建设先进地区口岸经验,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专”口岸发展理念,其积极拓展口岸功能的做法,值得借鉴与学习。

特色口岸建设,包括肉类、药品、粮食、植物种苗、国际邮包、跨境电商等各种口岸功能,将进一步提升综保区与铁路口岸核心竞争力。同时特色口岸功能建设与配套扶持政策同步推进,以促进口岸效应最大化。

3、多措并举,提供口岸经济发展保障

(1)建立强有力工作机制,全力抓好任务落实。

事关发展大局,要把口岸经济发展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必须建立一套高效、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全力抓好任务落实。进一步完善省、市、区联动机制,建立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活力,实现整体联动。

(2)加快申报、建设工作,动态推进发展。

口岸升级申请须由地方政府主导,市、区政府应乘势作为,积极协调国口办以及省口岸部门,尽快启动铁路口岸升级工作,共同推动开创湖北对外开放新局面。

建议采取边申报、边建设、边发展的工作路径,可以分步实施。率先完善武汉铁路口岸的硬件建设、周边环境打造、交通组织物流通道;加强特色建设、功能拓展,将业务拓展至水铁联运、空铁联运、区港联动。在建设发展中,促进口岸升级申请获批。

(3)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扩大媒体宣传和新闻发布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传播手段进行宣传、推介,打响品牌,形成虹吸效应,吸引更多地区和企业参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影响力、释放辐射性,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强化线下宣传,制作宣传展板,借助高速公路、铁路等入境窗口,通过制作宣传专栏、LED大屏等形式,深入开展武汉铁路口岸建设和口岸经济发展相关内容的宣传,扩大对外宣传力度。

强化实体宣传,积极组织参与国际投资洽谈会活动;做好口岸宣传,开辟专区进行声光电综合手段呈现愿景、助力项目招商,彰显投资方的建设实力与发展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