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习心得
借鉴香港经验促进我市服务业发展 2013-09-0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市委组织部管理员

市统计局普查中心主任  刘鹏辉

 

一、香港服务业发展经验

1、健全的法律制度。香港法制健全,政府一般不通过经济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服务业市场发展,而是提供公正的法律制度,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依靠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和众多行业协会、同业组织,来引导和监督服务业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2、自由开放的体制。香港是自由港,世界各国的货物可自由出入; 香港是中西经济文化交融之处,大量的市场信息、资金、技术在这里汇聚,并自由流动,成为吸引投资的宝地;香港投资手续简便,开办企业门槛低,配套服务完善,香港政府奉行自由经济政策,不干涉私人企业及市场运作。

3、低税率的自由贸易政策。香港是世界上税率最低、税制最简单的地区之一,被称为“投资者乐园”,对在港从事贸易、商业或专业活动所获取的利润只征收16.5%的利得税,低税率和简单的税制使香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很强的竞争力。

4、良好的发展机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内地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香港适时抓住这次机会,凭借与内地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在内地改革开放中扮演着中介作用,充分利用改革开放政策,引导贸易及投资进出内地,使得服务业全面高速发展,逐步从出口导向的制造业主导型经济演变为服务业主导型经济。

5、卓有成效的人才保障。香港政府一方面通过在高等院校设置专业课程等方式培训人才,另一方面从其他国家引进人才。2010至2011年,教育方面核准的政府经常开支预算达522亿元,占政府经常开支总额的22.7%,总开支预算达637亿元,占政府开支总额的20.1%,成为政府最庞大的单项支出。

二、武汉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面对偏紧的宏观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启动服务业升级计划,以发展提速、结构提升为重点,使武汉市服务业健康平稳发展,服务业务发展对武汉市经济增长贡献突出。2012年,武汉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833.05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7.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2.2%。但是,发展滞后仍是武汉市服务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总量不足,占比偏低。2012年,19个副省级城市中,武汉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仅相当于北京、上海的1/3,广州的2/5,深圳的1/2,天津的2/3。特别是近两年来,武汉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呈回落态势,从2010年的51.4%降至2011年48.9%、2012年的47.9%。

2、增速不快。2012年,武汉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10.0%,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3.2个百分点,低于GDP增速1.4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会对全市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的转型产生不利影响。

3、结构不优。在服务业内部结构中,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业等传统行业主导地位明显,而金融业、房地产业占服务业比重虽均超过10%,但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对服务业的主导功能偏弱。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仅4.5%,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会展、居民社区服务、信息咨询等新兴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发展能力不够,发展水平较低。

4、部分重点企业利润下滑。重点调查显示,2012年武汉市258家交通运输业重点企业受市场内外需不足、运价持续低迷、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等影响,效益下滑,全年实现营业利润-47.37亿元,同比亏损增加7.19亿元;160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重点企业经营效益也呈下滑态势,全年实现营业利润15.5亿元,同比下降22.1%。

三、促进武汉市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1、确立与武汉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服务业发展目标,用提质促增量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武汉市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举措不会改变,工业倍增计划的深入推进会导致工业经济总量的扩大、占比的提高,同时也会挤压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这是武汉市当前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因此,武汉市对于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不能拘泥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而应特别致力于内部结构的改善、通过突破性地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增速和比重来促进全社会就业的增加、公共财力的增强、总体竞争力的提升,使服务业能够满足人口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需要;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武汉市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2、确立与武汉工业倍增计划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行业,用效率促转型

围绕制造业这个“实体经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出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的引擎功能,实现制造企业服务化或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是细化内部分工,创造有效需求。鼓励制造业的服务环节从企业剥离,推进业务外包。即制造企业将一系列以前由内部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活动进行细化分解,实施外部化,如将研发、设计、内部运输、采购等活动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企业,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二是发展重点行业,提升供给能力。优先发展金融、物流、信息服务业等行业,大力发展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创造外部环境。

3、确立与武汉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相适应的消费性服务业重点行业,用需求拓市场

居民消费可分为商品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一是重视商品性消费市场的业态更新和提档升级。加快传统商贸业改造升级步伐,推动科技进步和现代流通方式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连锁经营、便利店、社区菜店等多样化商业业态。二是重视服务性消费市场的培育。重点培育文化体育娱乐、居民服务和社区服务、高中低端养老服务、大众或精英教育等不同层次的服务性消费市场,做好政策扶植,增加其市场抗风险的能力,切实满足城镇居民多方位的服务性消费需求。

4、确立与武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相匹配的区域服务业特色行业,用差异促发展

武汉的七个中心城区应立足不同区域的发展基础和区情特色,确定区域发展定位,形成错位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格局。中心城区中,江岸、江汉、硚口等区宜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新型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汉阳区宜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会展等行业,打造生产性服务中心;武昌区宜发展工程设计、金融保险等行业;青山区宜以服务高铁经济为特色,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洪山区则宜以高技术服务业、创意产业为重点。而武汉的六个新城区则应以发展与区域制造业格局相衔接的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按照重点集聚、改造提升、开发培育等差异化布局导向,促进各具特色、功能鲜明的服务业集聚区竞相发展,有效促进武汉市服务业的大发展。